联系方式:010-65256519

图片新闻

李新创院长应邀出席“浙江省冶金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发布会暨钢铁高端技术讲座”并作报告

  

  2019年12月9日,李新创院长应邀出席由浙江省冶金学会主办、宁波钢铁有限公司承办的“浙江省冶金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发布会暨钢铁高端技术讲座”,并作了题为《中国钢铁工业“十四五”发展趋势探讨》的专题报告。

  内容提纲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世界及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分析

  2019年及2020年钢材消费预测

  “十四五”钢铁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十三五”前三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钢铁未来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李新创院长首先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国内方面

  当前,国内经济呈减速态势,短期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工业生产出现回落,服务业生产增长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放缓,制造业投资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压力,汽车产销量持续下降,外部需求明显下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人工成本上升快、地价高且上涨快、税费负担重、物流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生态环境倒逼、科技创新差距大等严峻挑战。

  国际方面

  世界经济减速,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经济环境明显趋紧。从经济周期看,世界经济在2018年触及本轮增长周期的顶点后,步入下行阶段。伴随全球迎来第四次产业国际大转移,世界经济地理和产业分工格局面临重塑,世界经济在弱增长中寻找新动能,科技、产业、场景三大变革交互迭代。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是大概率事件,产业发展将走出国际竞争“舒适区”。重化工时代已经接近尾声,我国制造业行业分化加剧,未来发展将受到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转移,国内产业“脱实向虚”以及中高端制造业回流美欧日韩“三重压力”。

  世界及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分析

  在经济发展拉动和技术进步推动下,全球钢铁产业已经转向中国,并进入了新一轮平台期。我国钢铁产业也不例外,正在进入一个创新发展的减量阶段。

  李新创院长指出,尽管我国钢铁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环保压力以及产业布局优化、产业集中度提高和产业链、价值链转型等挑战,但是从产品自主供给能力、技术装备水平、钢材进出口优势、人员素质等方面来看,我国钢铁产业综合实力已经处在世界一流方阵,是有望可以率先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先进行列的产业之一。钢铁产业是我国制造业门类中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现已具备好产品、好品牌、好价格、好规模、好服务“5G”竞争力,并且拥有最大、最活跃的内需市场,最全、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最多、最丰富的人才资源,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以及最快、最及时的客户服务。总体判断,我国钢铁领先世界的时间跨度将超过曾经的英国、美国,可能达到百年之久。

  李新创院长分析称,从发展规律来看,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正处于数量时期的减量阶段、高质量时期的重组阶段和中间过渡的环保阶段的三期叠加,正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减量、环保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重组成为关键所在,将决定能否实现由数量时期向高质量时期的平稳过渡。未来,我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点是:一流的企业(家)“乘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效益、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标准和一流的品牌。

  2019年及2020年钢材消费预测

  李新创院长在报告中介绍了我国钢铁行业整体运行情况。当前,我国钢铁行业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原料和产品价格剧烈波动,钢材出口下降,行业效益大幅下滑。但由于前三季度国内经济运行超预期,以及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房地产行业的拉动、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的支撑、机电产品出口的间接带动,今年1-10月我国钢材生产消费大幅增长。

  基于前三季度我国钢材消费情况、四季度经济运行走势以及由数量阶段到高质量阶段的钢材消费走势,结合我国建筑行业、机械行业、汽车行业、能源行业、造船行业、家电行业等主要下游行业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预测2019年全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同比小幅增长,2020年钢材需求量将呈持平或微降趋势。未来几年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单位GDP钢材消费强度仍将保持下降态势。

  “十四五”钢铁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对于我国钢铁产业发展趋势,李新创院长分析指出,将呈现“三个不变”和“十点改变”

  三个不变

  一是,我国钢铁生产消费仍将在较长时期保持高位水平。

  二是,我国钢铁产业仍将在较长时期保持基础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重要支撑的地位。

  三是,我国钢铁产业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是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措施的重点对象。

  十点改变

  一是,产业布局变化。近年,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广西、福建等地推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搬迁、新基地成为重要内容之一;一批沿海钢铁基地项目在建、拟建,一批已有沿海钢铁基地扩建。未来我国钢铁产业将优化沿江沿海布局,支持钢铁产能由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向其他区域进行转移。但在推进钢铁企业搬迁方面,不宜“一刀切”,应分类施策、区别对待,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钢铁企业应不停不限不搬。

  二是,产能及技术装备变化。自我国钢铁产业实施产能置换以来,钢铁产能及技术装备发生变化,巩固去产能成果压力很大,后续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日前《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正式发布,涉及钢铁鼓励类13项、钢铁限制类21项、钢铁淘汰类36项。其中,鼓励类更加突出环保、新产品和新技术;限制类更加突出环保、能耗、安全等强制性标准的作用,限制类装备大小未做调整,但限制类增加了独立轧钢企业,并明确铸造生铁用烧结机不受大小限制;淘汰类增加了未配套干熄焦装置的焦炉,要求河北2020年底前淘汰450立方米及以下炼钢用生铁高炉、4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进一步明确了中频炉的使用范畴,并对特殊合金材料用电炉不提大小限制。

  三是,制造方式变化。工业制造技术、工业互联网、智能技术群是推动智能制造的“三驾马车”。其中,工业制造技术是决定制造能力和制造边界的根本;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智能技术群是智能制造的引擎,推动钢铁产业“智能+时代”到来。

  四是,商业模式变化。我国钢铁产业商业模式发展先后经历了垄断型、集群型、生态型,目前正在向价值型商业模式变化。新时代钢铁制造,钢铁依然是根本的、基础的收入来源,但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平台作用,引来商业资源流量,在产业链上不再只是成本,而是可以市场化的创效点。

  五是,用钢需求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步显现,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局面将发生改变,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在相对低速,我国钢材需求将处于减量调整阶段,钢铁消费结构也将发生变化。未来我国钢铁产业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开展质量分级评价。我国钢铁企业须做好质量工作与融资工作的结合,发挥质量优势价值,充分发挥标准作用,突出质量优势,在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同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六是,资源结构变化。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存在的铁矿资源问题并未随着去产能而得到实质性解决,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国内矿山生产受环保等政策影响程度严重;对外依存度保持高位,价格激增;价格发现功能不明显,定价机制无实质进展;优质、低成本的境外基地建设进展缓慢等。在全球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局面仍将持续、高品位铁矿石需求量增加仍将持续、铁矿石价格将较大幅波动运行、废钢替代铁矿石趋势日益显现的发展趋势下,我国矿山企业应提升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加快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从中长期视角分析,随着我国钢铁产业进入减量发展阶段,国家产能置换、环保、土地、财政等政策倾斜,废钢资源、电力等支撑条件逐步完善,电炉钢比例将会显著提升。

  七是,组织结构变化。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导向,我国钢铁产业组织结构将发生变化,应从放眼全球经济的视野、站位改革开放的高度、按照制造强国的要求、探寻企业成长的动力等多维角度,审视本轮钢铁企业重组特点。新时代钢铁企业“高质量”重组,应关注体制机制的变革、商业模式的升级、系统风险的防控、外部资源的整合、产业生态的培育、技术进步的迭代。

  八是,绿色发展变化。绿色矿山、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产业“六位一体”绿色发展体系,推动我国钢铁产业加快绿色发展。当前我国钢铁产业超低排放改造重任在肩,要求全国新建(含搬迁)钢铁项目原则上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并推动现有钢铁企业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在不得已限产过程中,应对不同环保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和“分类分级管控”。

  九是,低碳发展变化。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钢铁行业是我国低碳发展的重要责任主体,也是碳交易的重要参与主体。钢铁是拟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8个重点行业之一,预计将在“十四五”全面纳入。

  十是,资本结构变化。未来,国有钢铁企业占比将进一步下降,民营钢铁企业占比将进一步提高。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成效未达预期,将深化加大改革力度。

  最后,李新创院长强调,关于如何应对“十四五”发展,钢铁企业要千方百计做好“过五关”,即:过产能关、过布局关、过绿色关、过质量关、过效率关;还要做好“斩六降”,即:降预期、降排放、降杠杠、降人员、降风险、降成本。

×

业务咨询

总业务咨询 和我联系
Contact us 和我联系

在线报名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