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010-65256519

图片新闻

李新创院长应邀出席“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九届十次会员大会”并作报告

  2019年12月6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李新创院长应邀出席“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九届十次会员大会”,并围绕世界及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形势、中国钢铁行业政策导向、特钢企业发展建议等内容,作了题为《钢铁工业发展形势及特钢企业发展建议》的主题报告。

  世界及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形势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再次下调全球增速预测,外部经济环境明显趋紧,中美大国外交发展影响重大,美国对我国的打压遏制,不仅对我国外贸、外资、金融市场产生直接冲击,也进一步加大对我国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冲击,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这种经济形势下,世界钢铁产业进入了新一轮平台期,我国钢铁产业也步入了创新、减量发展阶段。

  李新创院长介绍称,当前我国钢铁行业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原料和产品价格剧烈波动,钢材出口下降,行业效益大幅下滑。由于前三季度国内经济运行超预期,加之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房地产行业的拉动、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的支撑、机电产品出口的间接带动,1-10月份我国钢材生产消费大幅增长。

  根据前三季度我国钢材消费情况及四季度经济运行走势,李新创院长预判,我国钢铁生产消费仍将在较长时期保持高位水平。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步显现,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局面将发生改变,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在相对低速,我国钢材需求将处于减量调整阶段。

  李新创院长指出,目前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正处于数量时期的减量阶段、高质量时期的重组阶段和中间过渡的环保阶段的三期叠加,正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减量、环保均取得了积极进展,重组成为关键所在,将决定能否实现由数量时期向高质量时期的平稳过渡。

  中国钢铁行业政策导向

  李新创院长分别从布局调整、兼并重组、产业结构调整、流程结构调整、环保五方面,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政策导向。

  布局调整政策导向

  我国环渤海区域钢铁产能过于集中,京津冀总量过大,对区域环境质量形成巨大影响,长三角地区钢铁产能密集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未来,我国钢铁产业将优化沿江沿海布局,以环境容量指标和能源消耗指标可以随钢铁产能一起转移为主要方式,支持钢铁产能由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等)向其他区域进行转移。

  兼并重组政策导向

  尽管近年我国钢铁重组进程加快,但钢铁产业集中度仍然很低,与上游铁矿等原料行业和下游制造业相比,在产业链上处于弱势,在价值链上处于洼地。按照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应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未来,我国钢铁产业组织结构将由目前的“离散型”结构转向“哑铃型”结构,将出现若干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出现一批城市周边型短流程钢厂,并将存在一批独具特色的小企业。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导向

  日前《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正式发布,涉及钢铁鼓励类13项、钢铁限制类21项、钢铁淘汰类36项。其中,鼓励类更加突出环保、新产品和新技术;限制类更加突出环保、能耗、安全等强制性标准的作用,限制类装备大小未做调整,但限制类增加了独立轧钢企业,并明确铸造生铁用烧结机不受大小限制;淘汰类增加了未配套干熄焦装置的焦炉,要求河北2020年底前淘汰450立方米及以下炼钢用生铁高炉、4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进一步明确了中频炉的使用范畴,并对特殊合金材料用电炉不提大小限制。

  流程结构调整政策导向

  现在国家政策导向支持电炉钢发展,不仅产能置换政策鼓励发展电炉钢,环保政策倾向电炉短流程,而且出台了引导电炉钢发展转型政策,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也为电炉钢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

  环保政策导向

  环保现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史上、世上最严“超低排放”发布实施,对无组织排放和运输方式也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推行超低排放是钢铁产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措施,局部地区阶段性限产仅是当前发展阶段不得已的保护性措施,但监管机制将实现差别化管理和分类分级管控,鼓励创新者,保护先进生产力。

  特钢企业发展建议

  针对我国特钢企业后续发展,李新创院长从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品服务体系、严格落实环保提升改造要求、加大智能制造在特钢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利用标准化规范企业发展、节能低碳、谋划好企业“十四五”发展七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品服务体系

  我国特钢企业一是要打造特色产品,应在技术创新支撑下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产品,即构建差异化的产品结构;二是要提供特色服务,特钢企业应延伸产业链条,为用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服务,目的是与用户共同提升产品价值;三是要保证特殊质量,特钢企业不应一味追求高端,而应更加注重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严格落实环保提升改造要求

  我国特钢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的落地实施应把握四个要点:一是全流程全方位执行超低排放;二是尽管超低排放方案不是限期达标的强制排放标准,但需确保重点项目高质量完成;三是超低排放必须重视全过程高水平实施;四是要依据政策要求实施全方位的“超低排放”环保诊断。而且,特钢企业应开展环保专项诊断与优化,设计环保战略,美化厂容,建设生态工厂和绿色工厂。

  李新创院长在报告中介绍了冶金规划院助力地方政府和钢铁企业提升环保水平、开展卓越环保绩效管理的实践案例。截至目前,冶金规划院已经为鞍钢、首钢、河钢、本钢以及广西、河北、山西、江苏、湖南、江西等地的数十家钢铁企业提供环保专项诊断提升规划,并协助安阳、唐山、邯郸等地方政府开展环境诊断、提供区域环境提升全面解决方案。

  加大智能制造在特钢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竞争的本质是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我国特钢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发展实际需要,采取先进的技术解决传统制造难以解决的问题,扎扎实实完成数字化“补课”,培养新钢种高效研发能力、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能力、柔性化生产组织能力、产品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定制融合能力、能效成本综合控制能力等关键能力,通过智能升级实现智能排产、营销决策、质量预测和能源优化。

  李新创院长介绍了冶金规划院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钢铁智能制造基础支撑体系(iSteel)。目前,冶金规划院形成了以iMES(智能制造管理与执行系统)、iDOSS(决策优化与支持系统)、iAPS(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 iGS(燃气预测与调度优化系统)为支撑的智能制造产品体系。iMES系统以“精准、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环保”为原则,围绕“计划、质量、物流、设备、能源、成本”6条主线,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工艺的全流程自动跟踪与感知,构建钢铁企业的工艺大数据及业务大数据两大平台,支撑企业产供销一体化、铁钢轧一体化、生产管控一体化、企业决策智能化,助力企业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服务实时化和运营可视化。iDOSS系统通过打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对制造过程成本分析、预测和优化,在广泛提取企业全局性数据及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等操作,为企业各类决策用户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支持。iAPS系统综合考虑订单交期、生产工艺路径、库存等因素,协调铁钢轧工序生产节奏,以订单为中心实现接单、生产、实绩反馈、发货等全流程计划管理闭环,能够在现有资源支撑下,以钢轧平衡为主要目标编制炼钢、轧钢的最优生产批量和最优生产顺序,统筹炼钢工序和轧钢工序的生产节奏,提高热装热送率,减少生产扰动对计划的影响。iGS系统以数据为驱动,构建了煤气生产预测与消耗模型,内嵌了基于智能计算的调度优化算法,对钢铁企业煤气系统进行调度优化,以减少煤气放散造成的浪费,有效提高煤气综合利用效率,对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目前,冶金规划院已经为荣程钢铁、德龙钢铁、德胜钢铁、石横钢铁、富伦钢铁、鑫达钢铁、东海钢铁、宁波钢铁、首钢、新余钢铁、昆钢、中信特钢、贵绳集团、福建三宝、新武安鑫汇冶金、天津源泰德润等众多钢铁企业提供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咨询和实施服务,iSteel体系已经在数十家钢铁企业中得以成功应用,为钢铁企业效益最大化、服务实时化、决策智能化、运营可视化及综合竞争力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钢铁行业中产生了重要的示范效应。

  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

  我国特钢企业应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资源战略供应链,提高战略资源的保障力和控制力,增强不锈钢的竞争力;并应抓住机遇布局海外生产基地,通过参与国际化竞争,全面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反过来提升国内特钢企业的技术质量水平。

  利用标准化规范企业发展

  我国特钢企业应以标准化为抓手,“约束”产品质量提升,引领技术创新,服务“三去一降一补”,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标准化工作,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树立行业品牌,掌握市场主导权。通过标准,还可以规范特钢行业秩序、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市场竞争,由点及面助力特钢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李新创院长在报告中介绍了冶金规划院标准化工作进展。冶金规划院是国家级标准化服务试点单位,也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领域重要支撑机构,近年在行业内组织制定了《钢铁工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暂时规定》、《钢铁工业技术政策与装备政策》、《钢铁行业能源审计技术导则》和行业标准《钢铁企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等行业规范和指标,参与《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钢铁工业》(HJ846-2017)等行业重大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工作,研究制定《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联〔2019〕1号)等指导文件;并开创行业内企业标准化咨询工作,为沙钢、淮钢、包钢、芜湖新兴铸管、巨能特钢、东方特钢、天钢联合特钢、天津源泰德润、荣钢、申源特钢等企业提供标准化咨询服务和整套解决方案。

  节能低碳

  我国特钢企业应形成多种技术协同合作的节能低碳发展模式,实施精益化、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管理,构建完善的市场化节能低碳机制,着力夯实更有效的节能低碳转型支撑体系,并应构建钢铁C+4E低碳发展评价体系。

  李新创院长在报告中介绍了冶金规划院钢铁C+4E低碳发展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以提高碳生产率为核心,实现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环境协同治理,构建形成钢铁生态产业链。截至目前,冶金规划院钢铁C+4E低碳发展评价体系已经在首钢股份、沙钢、永钢、通钢等大中型钢铁企业中获得成功应用,将全面助推钢铁行业和企业加快节能低碳发展。

  谋划好企业“十四五”发展

  我国特钢企业应挑战最强者,瞄准世界一流开展全面对标,以问题为导向推进自我革命,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力争跻身全球领先。

  李新创院长在报告中介绍称,冶金规划院正在或即将为沙钢集团、中国一重、西宁特钢、中信泰富等特钢相关企业开展“十四五”发展规划。

×

业务咨询

总业务咨询 和我联系
Contact us 和我联系

在线报名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