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010-65256519

图片新闻

新型储能助力钢铁行业能源转型专题论坛成功召开

  新型储能助力钢铁行业

  能源转型专题论坛

  成功召开

  

  2024年4月23日,由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主办,江苏昆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新型储能助力钢铁行业能源转型专题论坛”成功召开。本次论坛是“CESC 2024 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的分论坛之一

  

  开展仪式

  

  领导巡展 

  在大会期间举办的“智慧储能技术及应用展览会”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肖邦国作为启动嘉宾出席开展仪式,与各位领导共同按下启动杆,本次展览会由此拉开序幕。

  领导 ·致辞

  

  张星丨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星作开幕致辞,向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向关心和支持江苏省钢铁行业发展的各界同仁表示感谢。他表示,江苏省是全国钢铁大省,并且是特钢强省。近年来,全省系统构建“1650”产业体系,持续推动钢铁行业调结构、促转型,以特钢为核心加快培育发展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链,行业利润率走在全国前列。面临当前挑战,钢铁行业应顺应市场需求和结构升级趋势,大力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张星副厅长指出,新型储能正日益成为我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储能也是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的重点产业链之一,是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以及推动能源生产消费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本次论坛的召开,是深化落实国家战略、加速推动钢铁行业能源变革的具体行动。下一步,江苏省工信厅将大力支持新型储能企业与钢铁企业开展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围绕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加大对钢铁企业绿色低碳储能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储能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深入推进全省钢铁行业能源结构的优化、能效的提升、资源的循环利用,力争在全国钢铁行业新一轮能源革命中走在前、做示范。

  

  肖邦国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肖邦国代表冶金规划院,向莅临出席的领导和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并感谢江苏储能协会的联合主办以及昆仑互联对本次论坛的承办和支持。他指出,储能系统作为能源存储转换的关键,已经成为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环节。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更是践行“双碳”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主体。目前,钢铁行业正在持续推进极致能效和能源转型,面临新能源应用带来的用能安全性、协调性和经济性问题。

  肖邦国副书记分析指出,钢铁行业储能应用场景日渐丰富,应积极拥抱融入新型能源体系,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工艺系统与能源系统重构势在必行;应通过提升绿色能源生产及在钢铁行业中的消费比重,实现能源行业与钢铁行业耦合发展、协同降碳。冶金规划院近年来积极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工作,引领性提出C+4E低碳发展理论、多能互补与储能相结合用能体系等理念。未来,冶金规划院将继续以推进行业进步为使命,继续努力围绕光伏、风能、氢能、储能、电气化、绿色微电网等领域打造系列会议,携手业内同仁和生态伙伴,共同助力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王志忠丨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省政府原副秘书长

  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省政府原副秘书长王志忠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聚焦的主题是“新型储能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与实践”,这是关乎我国钢铁行业能否成功实现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关键议题,也是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新型储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前景可期。

  围绕论坛主题,王志忠名誉会长指出应重点推进“三个耦合”:一是推进绿电+储能新型能源结构的耦合;二是推进钢铁+储能产业链创新链的耦合;三是加强技术+政策体制机制创新生态的耦合。他强调,能源转型非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有决心、有耐心,更需要有智慧、有行动。期待本次论坛充分发挥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探讨合作的平台作用,一方面,为科研院所、高校、设备制造商、钢铁企业等多方主体提供机会,深入研讨新型储能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政策需求等关键问题,形成共识,指明方向;另一方面,鼓励跨行业深度合作,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与规模化应用,共同破解行业瓶颈,加速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步伐。同时,期待大家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协力同心、奋力同行,以新型储能技术为引领,共同见证并推动钢铁行业开启能源转型崭新篇章。

  

  周玲霞丨江苏昆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江苏昆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周玲霞指出,“双碳”目标下,我国新能源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系统的“稳定器”,在提高能源系统的安全性、灵活性和可调性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储能技术的部署不仅是钢铁企业响应国家环保政策、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途径,更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应以储能系统为支撑逐步加强新能源的应用和消纳,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新型低碳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及储能系统,最大程度实现能源经济性匹配,推动更多新能源+储能领域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助力钢铁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她表示,昆仑储能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将先进储能技术应用于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中,秉持“减用能、优节能、增储能、补绿能”的理念,通过深度融合数字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能源技术及储能技术,成功打造出集远程运维、能效管控、安全管控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昆仑能源互联网(INECO平台)。未来,昆仑储能将与各方共同努力探索,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在钢铁行业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特邀 ·报告

  

  黄利斌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原司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原司长黄利斌从宏观层面,就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进行深度剖析和政策解读。

  他指出,全面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供应安全的迫切需要,是支撑全社会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需要,是锻造产业绿色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向往的迫切需要,应深刻认识和把握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意义。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近年我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有序推进、成效明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绿色工业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绿色化融合水平不断提高,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下一步,为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将按照“聚焦一个行动、构建两大体系、推动六个转型”的总体部署,坚持积极稳妥、有计划分步骤推动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坚持两手发力,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和绿色制造支撑体系;找准方向和重点,加快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资源利用信息化转型、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统筹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与绿色低碳转型。

  主题·报告

  

  姜峰丨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周玲霞丨江苏昆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白献罡丨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总监

  

  陈庆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刘钦丨江苏领储宇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高级工程师

  

  娄建勋丨蚂蚁集团数字科技新能源和可信产业事业部总经理

  

  郑杰允丨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党支部书记

  

  谢永康丨陕鼓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范金骥丨北京晟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储能总经理

  

  熊超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总设计师

  论坛期间,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姜峰作主题报告《卡诺电池储热技术及进展》,江苏昆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周玲霞作主题报告《数字化能源管理助力工业企业低碳绿色发展》,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总监白献罡作主题报告《阳光智储,助力冶金行业低碳转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庆作主题报告《新型电力系统下储能关键技术与应用》,江苏领储宇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高级工程师刘钦作主题报告《组串式储能系统助力钢铁行业绿色转型》,蚂蚁集团数字科技新能源和可信产业事业部总经理娄建勋作主题报告《虚拟电厂AIVPP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及业务清分系统》,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党支部书记郑杰允作主题报告《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陕鼓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谢永康作主题报告《陕鼓钢铁EISS4.0系统解决方案》,北京晟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储能总经理范金骥作主题报告《分布式储能问题与产品解决方案》,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总设计师熊超作主题报告《新型能源体系下中国钢铁工业能源转型路径》。

  论坛 ·主持

  

  郜学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能源处处长

  

  周必华丨江苏昆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钢铁事业部总经理

  图片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能源处处长郜学主持上午论坛,江苏昆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钢铁事业部总经理周必华主持下午论坛。

  与会·嘉宾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材料工业处处长陈珊珊、调研员林乐福出席本次论坛。

  来自中国宝武、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攀钢集团、中天集团、永钢集团、敬业集团、沙钢集团、山钢集团、南钢股份、衢州元立等众多钢铁企业,以及储能领域技术供应商、科研院所、权威媒体的代表共同参会,与会嘉宾近200人。

  本次论坛为共享、共研、共商新能源及储能在钢铁行业的发展大计、挖掘应用场景搭建了良好交流合作平台,为新型储能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共聚力量。

×

业务咨询

总业务咨询 和我联系
Contact us 和我联系

在线报名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