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010-65256519

图片新闻

李新创:中国钢铁低碳转型再提速 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价值链

  

  2020年12月7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应邀参加线上会议“北大公共政策国际论坛”,并作了题为《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深度脱碳路径思考》(Status and Path & Thought of In-depth Decarburization of Chinese Steel Industry)的主题报告。

  本次论坛主题是中国钢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及减缓工作,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的师生共同参加会议。

  1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钢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最硬核的制造业之一。中国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为钢铁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目前,钢铁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钢铁工业作为中国最硬核实体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支撑先进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作用将长期存在,并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

  中国钢铁生产始终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求为主,坚持以国内循环为主,2020年6-10月中国粗钢已经连续五个月净进口(折算后)。自今年7月份以来,随着中国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国内市场钢材需求旺盛。在超大规模内循环市场的有力支撑下,中国钢铁工业生产持续高位运行,钢材消费稳定增长,企业效益继续好转,但钢材贸易压力仍然较大,进口矿价持续走高。

  2 中国钢铁行业低碳现状及深度脱碳路径思考 

  钢铁行业是碳排放重点行业,需应对能源资源禀赋、产量大、企业数量多、碳排放机理复杂等低碳转型挑战。作为落实碳减排目标的重要责任主体,中国钢铁行业近年来积极开展低碳技术实践,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快突破冶炼技术研发,但现阶段仍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配套技术工具不完善、节能降碳边际成本日益趋高、人才能力建设不足等问题。

  中国钢铁行业深度脱碳遵循三个总体原则:第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中国总体低碳政策发展要求和目标任务为前提。第二,结合钢铁行业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总体要求,统筹近期和长远两个阶段,科学有序合理推进。第三,将低碳转型作为实现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构建产业价值链,打造中国钢铁行业自身竞争优势。

  中国钢铁行业深度脱碳路径可重点考虑六个方面:一是节能及提升能效。应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率,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二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应优化原燃料结构,加大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提高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三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应整合区域能源和资源,提升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钢化联产。四是降低钢材消费及提高利用率。应增加对高强高韧、耐蚀耐磨、耐疲劳、长寿命等钢材的使用量;在满足用钢产品使用要求基础上,通过结构轻量化设计、轻量化材料、轻量化制造技术集成应用实现用钢需求降低;并提高钢材成材率,优化改进钢材回收利用系统。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大量削减钢铁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整体排放,突破性低碳冶炼技术及碳捕集、封存、利用技术(CCS/CCUS)的应用是关键。现阶段生物质能不具备大规模利用的条件,电解技术仍处于实验基础研究阶段,因此氢能冶炼及CCS/CCUS是重点。六是做好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保障。应以提高碳生产率为核心,实现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环境协同治理,构建形成钢铁生态产业链,建设C+4E目标体系及配套支撑体系。另外,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钢铁全过程信息化管控及评估平台非常重要。企业层面,应实现企业碳排放信息的智能化管理,为政府及行业层面强化碳排放管理提供基础支撑;行业层面,应为企业提供“量化-诊断-融资-提升”一站式绿色低碳服务,指导企业提升碳管理水平;区域层面:应实现绿色供应链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包括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销售回收,搭建上下游相关产业价值链。

  面向“十四五”发展,为保障中国钢铁行业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加快低碳转型,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开展钢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顶层设计,明确战略目标及具体行动计划。二是夯实基础能力建设,强化数字化、智能化管控。三是搭建平台,与上下游及相关行业共同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价值链。四是加强钢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低碳发展研究中心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是钢铁行业第一批开展低碳研究工作的专业化机构,一直致力于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研究工作。从2008年起即开展针对全国2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的碳核算工作,多年来持续针对行业低碳发展“热焦难”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参与了近年来国家针对钢铁行业的一系列重大低碳领域政策、标准制定及前沿技术跟踪工作,奠定了深厚的研究及工作基础。

  在支撑履行碳减排目标任务方面,冶金规划院率先开展了钢铁行业深度减排研究、钢铁行业中长期电气化战略发展研究,明确了钢铁低碳转型的5大实施路径,分别包括:节能与能效提升、用能及流程结构优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降低钢材消费及提高利用率、突破性低碳冶炼技术及CCS,并分别量化了具体贡献率。

  在完善配套技术工具方面,全程参与了钢铁及焦化行业碳核算方法学及国家标准编制,同时主持编写“钢铁企业碳平衡计算方法”、“钢铁企业碳减排成本计算方法”等方法学标准,开展了钢铁行业碳交易技术指南、碳交易测试运行方案等碳交易机制配套研究,并协助政府部门开展钢铁行业全国统一碳配额基准线制定等一系列研究工作。

  在夯实支撑体系及基础能力建设方面,冶金规划院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实践,构建了“数据平台-目标体系-实施路径-评价机制”一体化的钢铁C+4E低碳发展评价体系,设计了一套系统化的碳减排数据监测、计量与评估工具,并将成果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实现产品化,搭建了碳排放全过程管控与评估信息化管理平台,帮助企业能够实现生产全过程碳排放的准确监测、评估差距与潜力,从而在现有经济技术可行条件下明确有效的改善措施。研究成果在多家企业获得实际应用,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标准及软件著作权,并荣获中国节能协会节能减排科技进步一等奖。

×

业务咨询

总业务咨询 和我联系
Contact us 和我联系

在线报名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