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010-65256519

院内动态

【铁军说钢铁】专栏丨第二期:“钢需”三大趋势促品种结构调整

  【铁军说钢铁】专栏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

  导 语

  “钢铁可以让世界更美好”、“钢铁铸就人类一代文明”,钢铁结构材料撑起“旧基建”,钢铁功能材料助力“新基建”。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即日起,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设立【铁军说钢铁】专栏,旨在与广大钢铁同仁一起凝心聚力、凝聚共识,“规划百年基业,研究发展之策”。

  

  二

  期

  “钢需”三大趋势

  促品种结构调整

  一  目前钢铁行业的总体形势

  钢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国钢铁工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飞速发展,发展现状可以用“五、四、三”来概括:

  “五”(5好竞争力):我国钢铁工业作为国家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具备好规模、好价格、好产品、好品牌、好服务“5好”竞争力。总体体现在五个方面、十个“最”:拥有最大、最活跃的内需市场,最全、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最多、最丰富的人才资源,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最快、最及时的客户服务。

  “四”(四个引领):我国钢铁工业实现了规模引领,登顶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已持续27年;实现了装备引领,拥有世界领先的大型化工艺装备以及新工艺、新技术;实现了绿色引领,正在进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低排放改造;实现了科技引领,为智能制造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三”(三期叠加):我国钢铁工业正处于减量、加速重组、强化环保三期叠加的发展阶段,往高质量低碳阶段演进。低碳发展是解决环境、能源和资源制约瓶颈,是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关键体现和终极目标。

  步入发展新阶段,面临发展新形势,我国钢铁行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期间化解了过剩产能1.5亿吨以上,退出了“地条钢”产能1.4亿多吨,自2021年开始实施“产能产量”双控政策,持续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应注意到钢铁行业供大于求依然是长期矛盾。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我国钢铁工业正处于减量发展阶段,面临着需求恢复慢、供给反弹快的市场形势,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

  二  钢材消费情况及市场需求变化

  (一)2023年钢材需求总量下降

  1980-2000年,我国的钢材消费量波动增长,自2001年-2014年,中国的钢材消费呈快速上升趋势。2015年,我国钢材消费量自1996年以来首次下降之后,2016-2020年恢复增长态势,至2020年达到峰值9.95亿吨,2021年、2022年钢材消费量在达到峰值后连续两年下降。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有所加大,房地产市场低迷、制造业投资减缓、消费意愿减弱、国际贸易增速下降,导致我国钢材消费量整体下降。根据我院分析,2022年我国钢材消费量9.2亿吨,同比下降3.0%。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将支撑钢材消费保持高位。但受建筑、集装箱等行业需求下降影响,预计2023年我国钢材需求量约为9.1亿吨。

  (二)不同行业钢材消费增减分化

  2022年受疫情多发散发、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下游用钢行业出现明显减速,建筑、汽车、家电、集装箱等行业钢材消费下降,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低迷,主要运行指标大幅下降,拖累钢材消费。2023年,从下游主要用钢行业看,机械、汽车、能源、造船、家电等行业用钢需求预计呈增长态势,将带动H型钢、棒材、中厚板、热轧薄板带、电工钢板、钢管消费需求增长。但房地产、集装箱等行业用钢需求下降,将导致螺纹钢、盘螺、冷轧板带、彩涂板带、普通型材需求下降。

  (三)下游行业钢材需求呈现三大趋势

  1. 房地产需求下滑

  2022年,房地产明显下行,国家强化逆周期调节,出台各类稳定房地产政策措施,纾困方向由“保交楼”向兼顾“保主体”转换。但是,受商品房停工、交付延期和市场信心受挫等因素影响,企业销售去库存化及回笼资金压力仍然较大。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大幅下降10.0%,房屋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同比分别下降39.4%和7.2%。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统计,我国人均居住面积已达到42平方米左右,接近大多数发达国家水平。未来,我国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总基调,强化房屋居住属性,弱化金融属性,严防过度的泡沫化,重点保障刚需、满足改善需求,因城施策,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预计房地产行业和钢材消费需求将难以回到2020年高峰值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

  2. 新需求明显增长

  一是新能源汽车用钢大幅增长。近两年,在政策鼓励刺激和市场需求旺盛双重作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全年产销分别完成700万辆和6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0.5%和93.4%,市场渗透率达到25.8%。新能源(纯电动车为主)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钢材消费结构发生了改变,无取向硅钢和电池组用钢需求增加,变速箱调质钢、非调质钢、齿轮钢、耐热钢等需求减少。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对整车轻量化提出更高要求,高强钢、超高强钢使用比例进一步提升。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和电池技术的日益进步,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仍将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钢材消费量将也保持增长态势。

  二是新能源用钢需求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发电装机延续绿色发展态势,2022年新增风光电装机容量占新增装机总容量(不含核电)的比例为62.6%,较2021年提升4.5个百分点;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为8741万千瓦。“双碳”背景下,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利好政策陆续出台,未来我国风光电新增装机容量有望持续增长,风电塔筒用中厚板、发电机组用高牌号电工钢、光伏支架用钢等绿色能源用钢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3. 传统需求升级

  一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引起的钢材需求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此背景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的传统行业,将逐步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新的钢铁需求潜力不断释放,高端产品和用户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一些长寿命、高强度、耐腐蚀等环境友好型钢材消费需求上升。

  二是钢结构建筑推广带来的钢材消费变化。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钢结构加工量9700万吨,同比增长9.0%。目前,我国钢结构用钢占钢材消费比例约10%,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约30%比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具有较大增长潜力。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住建部等部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分别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装配式建筑比例将不断提高,钢结构产量及钢材消费量将保持增长,尤其是钢结构用高强钢发展前景广阔。

  三是下游行业绿色发展导致的钢材需求变化。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支持汽车、机械、电子、纺织、通信等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处理的全过程,加快推进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在“双碳”背景下,为了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不少下游企业正在积极行动,逐步推广使用绿色低碳钢材。因此,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绿色度更优的耐蚀耐候、轻量化、高强钢、近终形、长寿命钢材需求将会增长。

  三  目前仍存在的“卡脖子”钢铁材料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钢材自给率已连续多年突破了100%,且国产钢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8.5%。然而也要看到,在关键材料上“卡脖子”的问题仍然存在,虽然所占比例很小,但也在制约着我国高端装备的自主供给和高质量发展。现阶段,钢铁行业仍存在70项左右短板材料,年需进口量约200万吨,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综合看,“卡脖子”钢铁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正处于研发阶段,短期难以实现应用的产品。主要包括航空发动机用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等先进高端特种金属材料,这部分品种大部分依赖进口,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端装备完全实现国产化的关键,是真正的“卡脖子”材料。以高温合金为例,目前仍有50%左右的产品仍依赖进口,其中变形高温合金板材、带材、丝材等产品主要从美国进口。

  二是已完成研制并得到用户试验验证,但尚未得到真正推广应用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包括高铁车轴、车轮、转向架用钢,飞机起落架用钢等关键产品,虽已通过或正在进行用户认证及验证,但尚未大批量推广应用。由于终端用户信心不足以及为通过飞机适航认证等多方面考虑,下游用户对大范围推进国产化替代有一定的顾虑。

  三是已具备生产能力,但一致性、稳定性存在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这部分产品主要集中在海工船舶、汽车、能源石化等相对传统的用钢领域。近年来,在钢铁企业的努力下,虽研发成果频出,但是因为产品性能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存在差距,以及缺乏系统的应用评价等原因,导致生产与应用有一定脱节,出现“有材不好用,有材不敢用”现象。

  四  品种结构调整主要发展方向

  一是重点关注区域市场。随着我国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钢铁企业装备水平逐步接近,人才与技术水平逐步均衡,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使得500公里范围以内的区域市场重要性更加凸显。钢铁企业要重点关注区域市场需求,准确识别区域市场特殊性,紧密对接客户个性化需求,积极推动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区域市场市占率,巩固并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着力延伸产业链条。钢铁企业要围绕重点产品进行深加工,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提高竞争力。着力提高现有产品的附加值,多渠道实现向下游行业嵌入式发展,增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实现企业由材料生产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

  三是实施产品高质量发展。钢铁产品质量提升要遵循以产品为载体、以服务为灵魂、以工艺装备为基础、以品种结构调整为手段、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质量管理为保障、以市场营销为方向、以先进标准为引领的“八位一体”产品高质量发展思路。在产品品种和规格相似的情况下,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增强与客户的粘度,可有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五  几类主要钢材产品调整建议

  (一)中厚板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中厚板生产能力超过9650万吨,2022年中厚板产量约9600万吨(含热轧板带开平板)。“十四五”期间,造船行业再次进入上升周期,钢结构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天然气等能源消费不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将保持高位,我国中厚板消费需求总体呈增长态势。从钢材品种消费看,中厚板品种结构复杂,且未来中厚板消费需求将不断升级,高强度造船板、集装箱船用高强度止裂钢、高强度建筑结构钢、抗大变形管线钢、9Ni钢、临氢铬钼钢板、耐候桥梁钢、薄规格高强钢和耐磨钢等高端中厚板产品需求保持增长。因此,拥有多条中厚板生产线的大型钢铁企业或专业化企业,应立足于实现中厚板主要品种、规格的规模化系列化生产,强化极限规格的供货保障能力,突出高端品种的研发生产能力,打造中厚板综合竞争力。中小规模的中厚板生产企业应立足自身定位,结合区域市场需求、研发能力、装备水平等情况,打造1-2个拳头产品,推动细分产品系列化生产,提高区域竞争力。

  (二)优特钢棒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优特钢棒材产能接近1亿吨,2022年全国棒材产量约8700万吨。当前我国优特钢棒材消费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优特钢棒材消费仍以中低端为主,优质非合金钢和优质低合金钢占比较高;二是中高端需求潜力强,特殊质量合金钢占比不断提高;三是优特钢棒材消费增量主要来源于装备制造业(包括汽车业);四是下游需求增长点不断涌现,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需求增加。优特钢棒材品种结构调整要紧跟市场需求变化,中低端产品重点放在降低生产成本与提高质量上,中高端产品重点放在提高质量稳定性与服务上,高端产品重点放在解决“卡脖子”材料与替代进口上。优势企业要重视研发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创新投入,着力培养人才,扎实提升创新能力,重点关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能源电力、航空航天、军工等重点领域及未来发展前沿领域的需求。

  (三)优特钢线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线材产能约2亿吨,2022年全国线材产量约1.4亿吨。从产品结构来看,主要为盘螺,其他品种主要包括PC钢棒、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用钢、桥梁缆索用钢、冷镦钢、焊丝钢、帘线钢等制品用线材。随着我国装备制造升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下游用钢行业绿色发展的不断推进,“高强化、绿色化”成为优特钢线材升级的主要方向。其中,以高强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用线材、超高强桥梁缆索用线材、高强紧固件用线材和超高强帘线钢用线材等为代表的“高强化”产品,以及以免退火、免酸洗为代表的“绿色化”产品需求占比不断增加。未来,我国盘螺需求占比将下降,制品用线材需求比例将提高。优特钢线材企业可采用先期介入方式,围绕大型基础设施、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加快线材产品向“高强、绿色”方向发展。

  (四)型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型材产能近9000万吨,2022年产量约7400万吨。型材产品市场需求特点是断面形状多,规格范围大,尤其是H型钢,腹板高度范围100~1100mm。不同断面形状和规格的产品,需要不同尺寸规格的孔型来轧制。型材品种相对单一,主要以普碳钢Q235、低合金钢Q355级别为主。型钢生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思路,一是产品在规格上形成系列化。通过配套新建生产线,或在现有装备条线下,开发极限规格产品,拓宽产品规格覆盖范围,提升整体接单能力,并通过生产特殊规格产品,增加产品盈利能力。二是开发一些特殊用途的专用产品。有能力的企业,在现有装备条件下,开发一些特殊用途的专用产品,如H型钢企业开发海工平台用耐蚀型钢、沿海地区用耐候型钢、高寒地区用耐低温型钢,角钢生产企业开发铁塔用高强角钢等,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企业影响力。

  (五)无缝钢管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无缝钢管生产能力约4500万吨,2022年我国无缝钢管产量约3200万吨。近年来,我国无缝钢管高端产品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超超临界机组用无缝钢管、油气输送用耐微生物腐蚀管线管等部分产品已实现全球引领。但受产能过剩、焊管等替代品渗透等因素影响,无缝钢管行业中低端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产能利用率始终保持在70%左右的较低水平。无缝钢管生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思路,一是技术装备水平较高,且产品规格覆盖较全的企业,应坚持走品质化、高端化发展路径,实现各产线专业化分工,重点发展抗H2S、抗CO2腐蚀、高钢级高韧性油套管,核电用蒸发器传热管,热轧轴承管,氢能用管(运输、储存等),碳捕集、封存、驱油一体化技术用管等高端产品,满足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机械等下游应用领域新需求。二是拥有先进技术装备或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应考虑低成本、专业化发展路径。一方面,通过应用管坯热装热送技术、在线热处理技术、双芯棒技术等,实现流体管、结构管等中低端产品的低成本生产;另一方面,结合区域市场、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产线特点等,例如Assel机组,考虑重点发展小口径厚壁管产品,PQF等连轧管机组重点研发薄壁管相关产品,持续丰富产品结构,拓宽应用领域,满足区域内专业管有效供给,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六)热轧板带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热轧宽带钢生产能力已达3.9亿吨,2022年热轧宽带钢产量约3亿吨,覆盖碳钢、低合金高强钢、桥梁钢、船板、管线钢、汽车钢、压力容器钢、耐候钢、工程机械用钢、高建钢等各类品种。热轧板带广泛应用于建筑、船舶、桥梁、汽车、管道、机械制造等领域,随着下游消费需求的升级和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升,高强度、耐蚀耐候、高成型性能、易焊接性等热轧板带需求将会增长。近年随着一批热轧宽带钢生产线集中建设,在高端产品生产能力配置方面,已存在一定过热现象,且目前在多数产品定位为汽车钢、高建钢、高牌号电工钢、管线钢和不锈钢,以及以热代冷的热轧薄钢带等产品,产品定位高度趋同,应引起足够重视。钢铁企业热连板带品种结构调整方向,要立足于企业区位优势、技术实力、研发水平、人才储备、营销渠道等,瞄准热轧板带发展趋势,通过规模化生产、产线专业化分工和差异化竞争等策略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

  六  冶金规划院开展品种结构调整咨询的优势

  一是长期研究钢材品种。我院长期从事钢铁产品定位方面的工作,专人负责持续研究铁道用钢材、型钢、棒材、钢筋、线材、中厚板、热轧板带、冷轧板带、涂镀层板带、电工钢、无缝钢管等大类钢材品种供给、消费与发展趋势。

  二是长期跟踪下游市场。我院长期跟踪建筑、机械、汽车、能源、造船、家电、铁路等十一个重点下游用钢行业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研究各行业的钢材消费量、消费结构与未来发展需求,分析重点品种行业需求情况。

  三是丰富的市场调研经验。我院拥有一批具有多年跟踪各类钢材产品工艺技术、装备、品种、市场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多项中央部门委托的市场研究重大课题。同时,具有丰富的市场调研经验与灵活的合作模式,能够与企业共同完成市场调研工作。

  四是丰富的企业调研数据。我院凭借科学的咨询体系、专业的调研分析和长期的积累沉淀,服务了宝钢等百余家钢铁企业,有“集百家之长为一家服务”的优势。

  五是全流程专业人才优势。我院具备从采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经济、总图、环保、能源、低碳、管理、金融、生命周期评价等各个专业和领域的人才队伍,可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艺调整路线。

×

业务咨询

总业务咨询 和我联系
Contact us 和我联系

在线报名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