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010-65256519

行业要闻

永钢总裁吴毅:高质量发展一定是自主可控的发展

  “无论对企业还是对行业而言,高质量发展一定是自主可控的发展。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无论是原料还是市场,技术还是产品,都能够有一定的可控性,才是高质量的发展。否则一切受制于人,很难说是高质量发展。”日前,永钢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吴毅表示。

  近年来,永钢集团通过自主可控产业体系的建设,在发展质量和企业竞争力上,实现了一个飞跃。2018年,永钢集团实现钢产量861万吨,效益创历史新高;全年开发新产品85个,其中特钢56个;全年出口156万吨产品,出口到10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32个。

  进入2019年第一季度,永钢集团在矿价上升的情况下,通过逆周期等操作,依然取得了优异成绩,实现销售收入111亿元、利税8.22亿元。

  三大难点制约自主可控产业体系构建

  “钢铁工业是基础工业,如果这个产业不能实现自主可控,对经济的稳定性,对发展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吴毅认为。

  一是铁矿石供应和价格影响行业稳定运行。1月25日巴西淡水河谷溃坝事件后,进口铁矿石价格出现大幅上升走势。2月11日,CIOPI(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62%进口铁矿石价格突破90美元/吨,达到90.52美元/吨,之后震荡回落。3月29日,在澳大利亚主要矿山宣布因飓风袭击影响铁矿石港口发运后,CIOPI62%进口铁矿石价格再度快速上涨,5月10日涨至94.65美元/吨,为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比今年初上涨了36.72%,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2.49%。

  “铁矿石、焦炭、废钢等原燃料价格一直高位运行,导致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难度加大。钢材低价位与矿价上挺使今年第一季度会员钢企效益下降了30.2%,销售利润率由去年的平均6.9%下降到第一季度的3.87%。”吴毅说。

  二是有些关键钢种还依赖进口。以海工钢为例,据中海油海洋油气项目采购部门的资料显示,海工用特殊钢及关键装备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中海油开发工程设计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海洋平台工艺设备中进口设备份额占总造价的3%~5%,工艺管道和储运管道占总造价的15%~30%,再加上其它进口部分,单一平台项目中进口份额要占到平台总造价的30%~40%。进口高性能特殊钢关键部件产生的费用高达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亿元。

  “这表明,由于这些品种的工艺和技术不可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吴毅认为。

  三是高精尖的装备还依赖进口。“钢铁行业最先进的装备、关键部位的备件等还依赖进口,例如摩根高速线材轧机、德国ABA高速线材轧机、西门子公司的备件是常见品类。”吴毅说。

  从材料发展的历程看,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2000多年间钢铁冶炼一直存续,主要得益于钢铁冶炼的原理没有发生改变,即还原反应提取铁、氧化反应生成钢。“但随着新材料的发展,一些铝合金、塑料和碳纤维等正在取代钢铁,这些材料有着密度低、强度高、耐腐蚀、绝热性能好等优点。从材料替代上来说,钢铁行业也面临着萎缩的风险,钢铁行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吴毅认为。

  构建自主可控产业体系,永钢在行动

  “永钢集团在构建自主可控产业体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永钢集团在应对市场剧烈波动、保持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产业体系。”吴毅介绍。

  一是不断开拓供应渠道。永钢除了与全球四大矿山建立长协合作关系,还积极寻找可替代性的原辅材料。例如建设电炉,用废钢冶炼钢铁,把冶炼长流程变为短流程。又如,永钢通过技术攻关,成为国内首家实现铌铁代替钒氮合金的钢企,有效打破了钒氮合金长期以来价格垄断的局面。

  此外,在期货及其他金融领域,永钢集团也积极参与,通过逆周期操作,抓住了铁矿石期货、股市的波动机遇,形成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配合操作的机制。“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润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期货、股票市场上的逆周期操作。”吴毅介绍。

  二是加快创新能力建设。这几年,永钢集团一直在加大精品钢材开发力度。2015年,高性能细晶粒钢筋的开发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两年,特种焊丝钢P91、贝氏体非调质钢2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永钢15万吨高强、抗震钢筋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另外,加快由钢材制造商向材料服务商转变,向下游行业延伸价值链。比如开发生产的免退火冷镦钢用材,用户不需要进行退火处理同样可以生产,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不久前,永钢集团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在永联村建立国际联合创新中心,在材料、装备制造、冶金生产等领域进行技术的转移转化,致力于最新国际创新项目的联合开发和产业化转化。

  “创新方面,永钢敢于第一个‘吃螃蟹’,2014年建新烧结项目,引入国内第一条活性焦烟气净化产线;2015年又在轧钢车间应用了国内首台迷你轧机。”吴毅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三是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永钢集团自2006年开始开拓外贸市场,经过10多年的耕耘,产品相继通过了英国、美国、德国、丹麦等数十个国家的准入认证,钢材出口由最初的23万吨增加到最高的280万吨。

  “市场的广布格局有效平抑了中美经贸摩擦和一些国家、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吴毅认为。

  四是布局非钢产业。“在钢铁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延伸领域和逆钢铁周期的行业进行适度投资,优化产业布局。”吴毅介绍。

  永钢集团组建精筑建设集团,从事市政建设、房建等业务,已成为江苏省建筑业百强企业。此外,永钢还和一些国企合作,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由“卖钢材”走向“卖墙体和设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构件将达到30万立方米;并购联峰金盾,与华为、海康威视合作,进军智能安防领域;并购硅藻泥板生产企业,涉足环保产业等。

  构建自主可控产业体系核心是创新

  “实现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还是创新。从永钢集团的经验来看,就是建设高效的创新体系。”吴毅指出。

  一是加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队伍建设。从2005年开始,永钢集团每年招聘300多名高学历人才,加快内部“更新换代”;内部开展职称评定,根据职称高低分别给予每月3600元~9600元不等的津贴,鼓励大家学知识、出成果,有效调动了岗位创新热情。

  二是建立鼓励创业创新的灵活机制。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永钢集团推行员工持股和合伙制,目前企业管理层及骨干员工持有公司75%的股份,并与一些高端人才合伙成立公司,给予他们较大的股权,支持他们干事创业,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三是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平台。永钢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组建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技术中心等科研载体;注重引进外智外脑,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钢铁研究总院、冶金规划院、冶金标准院、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现有电炉大棒、精品线材、炼钢3个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截至目前,永钢累计拥有授权专利589件,其中发明专利237件;集团和4家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获28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进步奖。”吴毅表示。

×

业务咨询

总业务咨询 和我联系
Contact us 和我联系

在线报名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