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010-65256519

图片新闻

2022(第十三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成功召开

  2022(第十三届)

  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

  源头、智能、系统

  —— 新形势下钢铁减污降碳之路

  2022年8月27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中国节能协会冶金工业节能专业委员会承办,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协办的“2022(第十三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会议形式成功召开。本届论坛以“源头、智能、系统——新形势下钢铁减污降碳之路”为主题。

  开幕 · 致辞

  何文波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党委书记、执行会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莅临本届论坛并作开幕致辞。

  何文波书记指出,节能减排是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既是行业绿色发展的核心内涵,也是企业奠定生存基础、赢得市场竞争、谋划长远发展的具体抓手。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成果显著,特别是在超低排放改造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要清醒认识到,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仍需应对市场形势严峻、污染物排放要求更高、节能降耗进入发展瓶颈期、低碳转型面临多重任务目标等诸多挑战和困难。

  何文波书记分析称,市场压力下,会促进环境技术和工程的行业共性技术协同研发,促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变危为机。为此,钢铁企业要通过评估,实现对技术方案和工程进度的整体优化;政府要进一步优化政策导向,强化奖优罚劣,促成优胜劣汰。“两促进”是市场冲击可能带来的正面效果,“两优化”(优化实施方案、优化政策导向)是实现和强化这种效果的必要措施。

  针对我国钢铁行业如何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发展、高质量完成低碳转型任务,何文波书记提出六个着力点:一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二是坚定不移推动超低排放改造;三是高度重视节能降碳;四是规划引领低碳转型;五是积极谋划产业协同;六是充分用好智能管控。他强调,全行业要时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绿色发展这个重要主题,坚定不移地推动超低排放改造,坚定不移地实施节能降耗,坚定不移地促进低碳转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特邀 · 报告

  刘炳江丨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 司长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作主题报告《坚定信心,以超低排放为抓手,助力钢铁行业化危为机》。

  刘炳江司长指出,我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整体进展良好,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做出的重要贡献有目共睹,主要体现在“四个促进”:一是促进行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二是促进污染治理技术进步,扩大环保产业规模;三是促进运输结构调整和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四是促进钢铁产能集中区域空气质量改善。钢铁企业付出巨大努力、投入大量资金,在有组织、无组织、清洁运输、监测监控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涌现出一大批花园式工厂,极大改变了全社会对钢铁企业的认识。

  刘炳江司长强调,国家层面高度重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并将其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这项重大的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将倒逼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装备升级,提升钢铁行业整体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助于撬动社会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是目前推进“双碳”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当前处理好发展与减排关系的重要措施。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我国钢铁行业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同心并力,坚定不移继续做好超低排放改造,努力打造全球最大的钢铁清洁生产基地。对于钢铁企业,当前市场优胜劣汰步伐加快,企业间的竞争力差距愈发明显。越是处于行业低谷期,企业越应苦炼内功,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以危机为契机,化压力为动力。

  孙 桢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 一级巡视员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级巡视员孙桢在《发挥气候投融资作用,助力钢铁落实“双碳”行动》主题报告中,介绍分析了我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推进情况以及气候投融资在助力钢铁行业推动落实“双碳”行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孙桢一级巡视员指出,钢铁不单纯是消费品,也是很多行业发展的基础,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钢铁行业具有广泛应用场景和良好发展前景。对于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不仅应考虑生产制造端,还应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在钢铁行业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减排过程中,应聚焦治理做好规划和监管,充分做好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准备,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和碳资产管理水平,并积极参与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

  基于目前全球发展形势变化,孙桢一级巡视员希望我国钢铁行业坚定立场,坚持科学认知,站在全球视野,重点从三个维度统筹布局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一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要“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二是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要正确认识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复杂性,保持战略定力、稳扎稳打。三是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明确“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

  熊 哲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 处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处长熊哲作主题报告《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指出我国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原材料行业,同时也是国家节能减排关注的重点领域。面向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钢铁行业应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积极稳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针对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熊哲处长从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一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深入推进节能降碳;三是构建绿色能源流和产业链;四是推动产业链协同降碳。建议钢铁企业强化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入研究节能降碳技术发展路线,加强低碳、零碳、负碳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熊哲处长表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在后续工作中,我们要继续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双碳”决策部署有关精神,认真落实“双碳”政策体系工作要求,严格落实法规标准和政策规定,并积极开展建言献策,为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题 · 报告

  张天福丨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总裁

  李毅仁丨河钢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天福、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毅仁,分别分享了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构建钢化联产特色的“节能 固碳 减排 增值”产业链、河钢集团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探索实践。

  吕 扬丨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 副总经理

  郭 方丨安钢集团缔澄环保公司 项目负责人

  魏 星丨南京泽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刘时球丨中琉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王富江丨柏美迪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院长

  李 峰丨上海淳禧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发展总监

  冯夏宗丨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一部 资深经理

  范铁军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院长

  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副总经理吕扬、安钢集团缔澄环保公司项目负责人郭方、南京泽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星、中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时球、柏美迪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王富江、上海淳禧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李峰、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一部资深经理冯夏宗(线上报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先后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国舜集团与钢铁企业共成长,安钢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及应用,CFDS活性炭煤气精脱硫和CCMB烟气净化新技术,高炉煤气精脱硫成功案例分享,源头控制、智慧降本、浅谈无组织,在线监测数据全流程排查对钢铁企业提升绩效的意义,发展钢材期货、服务钢铁行业,源头、系统、智能——减污降碳助力行业走出困境作精彩演讲。

  与会 · 嘉宾

  本届论坛历时8个小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等国家部委领导,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及张家港市、曲沃县等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领导,来自中国宝武、首钢、河钢、沙钢、包钢、山钢、安钢、新兴铸管、凌钢、新天钢、永钢、晋南钢铁、敬业钢铁、鑫达钢铁、龙腾特钢、三宝钢铁、荣程钢铁、中天钢铁、富伦钢铁、石横特钢、东海特钢、金鼎钢铁、鲁丽钢铁等众多钢铁企业以及包括节能环保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外资企业等在内的相关机构主要领导、专家和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会。与会领导、专家及代表凝聚智慧与共识,聚焦新形势下关乎我国钢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热点议题,共商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共享实践经验和成功做法,共助行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本届论坛通过形势剖析、政策解读、策略建议、经验分享等精彩内容和丰富形式,累计吸引超过2.3万余人次进入直播间观看参会、参与讨论和互动留言。

  论坛 · 主持

  范铁军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院长

  刘 涛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院长助理、环保中心主任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主持上午会议,院长助理、环保中心主任刘涛主持下午会议。

  论坛 · 支持

  南京泽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琉科技有限公司为本届论坛VIP赞助单位,上海淳禧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本届论坛高级赞助单位,中国冶金规划网为本届论坛提供网络支持。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经济之声、中新社、人民网、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日报、中国冶金报、中国证券报、中国工业报、中国能源报、中国环境报、经济参考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济导报、中国科学报、中国电力报、中国矿业报、现代物流报、财新传媒、华夏时报、第一财经、中国国情国力、中国网、新浪财经以及路透社、Fastmarkets、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30余家国内外媒体,对本届论坛给予广泛关注和报道。

×

业务咨询

总业务咨询 和我联系
Contact us 和我联系

在线报名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