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010-65256519

图片新闻

全国球团技术研讨会丨范铁军:“双碳”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全国球团技术研讨会(第26届)

  暨“双碳”背景下烧结球团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主题报告丨范铁军:“双碳”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8月23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范铁军院长应邀参加“2022年全国球团技术研讨会(第26届)暨“双碳”背景下烧结球团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并倾力作主题报告《“双碳”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双碳”推动钢铁行业

  高质量发展

  1

  正确认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

  作为国家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我国钢铁工业现已具备好规模、好价格、好产品、好品牌、好服务“5G”竞争力。总结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十最”,即我国钢铁工业拥有最大、最活跃的内需市场,最全、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最多、最丰富的人才资源,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最快、最及时的客户服务。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实现了规模引领,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实现了装备引领,拥有世界领先的大型化工艺装备;实现了绿色引领,正在引领世界钢铁的绿色革命;实现了科技引领,为智能制造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从发展阶段分析,我国钢铁工业正处于加速重组、强化环保、低碳发展三期叠加的历史阶段,往高质量低碳阶段演进,将以低碳统领高质量发展、重塑新发展格局。

  2

  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

  从政策导向具体分析我国钢铁工业未来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一是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促进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定向指路,提出了“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资源保障和供给质量”5方面发展目标,并具体部署了以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为首的12项主要任务。

  二是以粗钢产量调控为基础。2021年我国钢铁工业坚持严禁新增产能红线,深入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成绩斐然。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调控持续发力,将突出重点、区分情况、有保有压,重点压减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以及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的粗钢产量,促进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型和发展质量提升。

  三是以超低排放改造为抓手。在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下,我国钢铁工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路径更加清晰:应通过超低排放政策与重污染天气停限产政策,倒逼企业实施环保提升,从而实现污染物浓度、总量双控;通过污染物双控这一有力抓手,在实现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同时,做到“良币驱逐劣币”,引领行业整体绿色发展。

  四是以能耗双控为驱动。能耗双控的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本目的是促进高质量发展。我国钢铁工业应从“节能”到“用能”驱动转型变革,应推行系统节能诊断,应用先进节能技术;着力提升能效,用好余热余能自发电;同时强化管控,推动能源智能化管理。

  五是以低碳转型为导向。在国家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指导下,我国钢铁行业积极推进落实节能降碳,实施方案突出源头削减、严格过程控制、强化末端治理;先进钢铁企业也纷纷采取行动,明确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规划行动路径,并积极开展碳汇、CCUS等项目的探索实践。

  六是以智能制造为举措。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等政策导向日趋清晰,智能制造正成为钢铁工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我国钢铁工业应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加快实现绿色化水平大幅提升、数字化转型效应凸显以及能源消耗总量、碳排放总量控制取得较大成果的目标。

  3

  中国钢铁引领行业低碳发展

  在低碳发展大势下,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的广泛共识,世界前10大主要钢铁生产国家中已有9个所在国做出碳中和承诺。我国提出的“30·60”双碳目标,充分体现了国家低碳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彰显了大国担当,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与高度赞誉。钢铁行业作为我国落实碳减排的重要领域,未来将面临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以及严峻的“碳经济”挑战,低碳转型责无旁贷、势在必行。

  从碳达峰碳中和阶段分析,我国钢铁工业将先后经历达峰、降碳、脱碳、中和四个阶段。达峰容易、科学达峰不易,中和难、持续中和更难。具体来看:达峰是发展问题,核心是解决发展中的结构调整问题(包括产业布局、用能结构、原燃料结构、品种结构、工艺流程结构等的调整);降碳是技术应用问题,要把能源和资源的节约放在首位,把先进技术系统地应用好是关键;脱碳是技术革命问题,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工艺流程、生产过程、经济增长脱离“碳排放”;中和是产业协同、产城融合、区域联动问题,需要在冶炼技术、生产原料、配套设施等诸多方面对原有生产方式进行革新。

  4

  冶金规划院—值得信赖的伙伴

  减污降碳智能化管控平台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全过程智能管控与评估平台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具有全产业链人才团队、科学前瞻的发展理念、正确高效的执行力、丰富的咨询经验、高端广阔的平台。秉承做好政府机构参谋部、行业发展引领者、企业规划智囊团的发展定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立足“一体两翼大平台”发展战略,全力助推我国钢铁工业赢得更好发展!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钢铁工业低碳转型顶层设计,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研究构建了以提高碳生产率为核心的C+4E低碳发展理论体系,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坚实理论依据和科学操作指南;同时,研究建立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全过程智能管控与评估平台,并在首钢迁钢、瑞丰钢铁等企业应用实施,全方位体系化支撑行业落实“双碳”行动。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综合规划处(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综合规划处(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坚持以服务产业发展为方针,系统研究产业政策、贸易政策。以基础产业发展趋势、顶层设计规划、前沿技术创新等领域重大战略问题为研究方向,以“基础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企业战略定位与规划、企业转型与竞争力提升、前沿技术创新突破与商业化应用”为核心内容,主动参与国家层面基础产业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为我国基础产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并与前沿技术创新领域的发展出谋划策。

  一是产业政策研究。近年来,牵头完成了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的《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研究》《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任务专题研究》《带路国家钢铁绿色产能合作研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修订》、《运用差别化要素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研究》等重大课题,全程参与了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办法修订等政策制修订工作,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发布月度《政策信息分析专报》,针对行业相关的政策信息进行分析解读,得到了行业和企业的广泛关注。

  二是行业热点问题研究。近年来,牵头完成了《建国70周年钢铁发展成就与展望》《钢铁工业“十三五”中期回顾与“十四五”展望》《中国钢铁与国际领先水平对比分析》《现代经济体系背景下原材料工业发展的建议》《新冠疫情下中国钢铁的机遇和挑战》《推进战略性重组实现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等研究报告,得到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钢铁企业的高度评价与赞许。

  三是地方及企业中长期规划咨询。近年来,主持负责了沙钢集团、中国一重、中信特钢、河钢集团、敬业集团、安钢集团、BBIG等国内外大型企业,黑龙江省、青海省、广西自治区、四川省、河南省、云南省,以及安阳市、包头市、淮南市、连云港市、张家港市、黄石市、盐城市和北海市等地区的钢铁及相关产业规划项目。

  四是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工作。连续11年牵头开展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估工作,研究成果得到政府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各大媒体、业界同仁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上述单位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低碳发展研究中心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中心致力于健全完善钢铁行业低碳转型顶层设计,搭建促进行业低碳发展完整产业链,主要成果及业务方向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构建C+4E 低碳发展理论体系及方法学

  不断夯实钢铁低碳发展方法学,经过近10年的研究,率先构建了以“提高碳生产率(Carbon Productivity)为核心,实现节约能源(Energy Saving),提高经济效益(Economic Efficiency),环境协同治理(Environment Synergy),构建钢铁生态产业链(Eco-industrial Chain)”为核心思想的钢铁C+4E低碳发展理论体系及方法学,为钢铁行业开展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提供坚实理论依据和科学操作指南。

  (二)强化规划降碳引领

  在“双碳”目标下,充分发挥规划降碳引领作用,以C+4E 低碳发展方法学为理论基础,构建完善技术工具手段,为上百家钢铁企业开展碳达峰及降碳规划,构建“5+1”降碳路径模式,通过推动绿色布局、节能与能效提升、用能及流程结构优化、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低碳技术创新应用以及体制机制完善等,有效支撑钢铁行业推进碳达峰及降碳工作。

  (三)构建低碳发展指数评价体系

  紧密围绕钢铁碳达峰及降碳目标与路径,持续推进制度创新,构建钢铁低碳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涵盖1个评价指标、4个关键方向、8个重点目标及若干具体指标,实现多维度、系统化科学评价钢铁企业低碳发展水平。同时,通过构建一套适用于钢铁行业可监测计量、可决策分析、可管控的科学评估体系,有效提升以低碳为统领的监管效能。

  (四)建设全过程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平台

  将数字化、低碳化相结合,研究建立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超低排放与低碳协同管控数字化平台,实现碳素流可视可管可控以及钢铁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碳排放监测、统计、对标,支撑企业开展碳排放水平、碳足迹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分析研究,以碳效率为核心优化生产工艺及管理,实现生产工序碳排放过程目标管控、碳排放预警管控及减污降碳协同管控。

  (五)构建钢铁绿色金融支撑体系

  构建钢铁行业碳资产管理体系,开发碳交易市场投资组合策略模型,与相关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密切合作与交流,构建钢铁绿色金融支撑体系,有效提升绿色金融对于钢铁行业节能降碳领域的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协助多家钢铁企业盘查碳资源,开发碳资产,形成碳资本。

  (六)搭建技术创新支撑平台

  承担工业低碳发展联盟秘书处、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秘书处工作,协助组织开展工业领域20大低碳技术评选工作,有效支撑中国宝武碳中和路径研究。同时,与多家国际、国内技术服务商开展合作,以实际行动有效激发各相关利益方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在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七)低碳领域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基于对钢铁低碳转型的长期研究积淀及深刻理解,组织专家队伍为数家企业开展低碳转型相关培训工作,从“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和理论认识、我国钢铁行业及碳排放现状分析、实现“双碳”目标的挑战和机遇以及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实现路径、碳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分享,持续提升行业和企业低碳转型理念意识及认识水平。

  (八)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积极跟踪研究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热焦难”问题,为钢铁行业应对国际挑战做好分析应对,持续促进钢铁行业开展国际合作,不断提升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结合国内外碳定价机制,通过积极开展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钢铁行业影响研究、欧盟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等,不断增强对国际规则的了解,提升我国钢铁行业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能力和国际话语权。

×

业务咨询

总业务咨询 和我联系
Contact us 和我联系

在线报名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