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010-65256519

图片新闻

专家视角丨范铁军:交通运输新契机 钢铁物流新格局

  专家视角

  交通运输新契机

  钢铁物流新格局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

  范 铁 军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出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是“双碳”目标实现“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业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实施意见》将节约能源作为降碳的首要途径,将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积极引导低碳出行、增强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新动能作为主要抓手。钢铁行业是交通运输业重要的服务产业之一,钢铁物流是大宗商品货运领域第二大门类。钢铁供应链运行存在交通运输工具方式多、用能总量消耗多、装备能效利用水平低、组织效率低等“两高两低”问题。《实施意见》的公布为钢铁物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新重点、新手段、新突破的发展契机。钢铁物流业也将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以“三优化三提高”为发展重点,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为钢铁行业和交通物流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效支撑。

  

  钢铁物流绿色低碳发展

  取得长足进步

  受资源、能源分布结构不合理等条件制约,我国钢铁产业布局存在着“西煤东运、北钢南运”等不合理情况。伴随着冶金商流物流的爆发式增长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先天条件,多种满足企业及时需求的交通运输模式应运而生,基本支撑了钢铁工业的近年来跨越式发展。但钢铁企业对运输环节的粗放式管控,造成公转铁、公转水、低能效运输工具淘汰、多式联运、打造行业龙头企业、数智化升级等工作转型缓慢,不仅对环境污染造成较大影响,也阻碍了交通运输业生态的有序健康发展。随着《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公布与执行,随着企业积极推进物流环节精细化管控等工作,钢铁行业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输结构调整、低效能运输工具有序淘汰、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应用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1. 夯实基础设施、加快结构调整,清洁运输比例持续提升

  通过积极推进超低排放清洁运输环节的改造工作,钢铁企业对外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输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年对外运输量达15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铁路专用线连接率由过去不足15%,增加至31%;国家环保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公示企业清洁运输比例由过去平均不足30%,增加至50%以上。钢铁企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输结构的调整,为企业中长距离运输的合理性创造了前提条件、为降低运输过程中污染物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做出了较大贡献。

  2. 有序淘汰低能效运输工具,行业超低进程稳步推进

  2019年以来,伴随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企业服务的低排放阶段柴油重卡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得到了有效淘汰。按照《关于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实施的意见》的条文规定,对外运输未实现80%清洁运输方式比例要求的钢铁企业需要采用新能源汽车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阶段按照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执行,多为国三以上排放阶段标准。

  据生态环境部统计,截至2022年6月,全国251家钢铁企业6.81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其中,26家钢铁企业已完成全流程、20家企业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工作(16家完成清洁运输,3家完成清洁运输+有组织,1家完成有组织+无组织)。以上已完成全流程、清洁运输方式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工作的企业,均实现车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升级更新工作,大量国五以下排放阶段的柴油重卡、国三以下排放阶段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被淘汰。以包钢为例,超低排放清洁运输评估检测阶段,更新自用达标车辆640辆、非道路移动机械115台,更新车辆、机械投资约3亿元;根据其外部运输车辆数据估算,外部运输更新车辆达1万辆以上。

  3. 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绿色低碳物流体系格局初显

  伴随国家“双碳”及环保政策引导,伴随新能源汽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技术水平提升、电池成本降低及性能提高,新能源重卡及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针对钢铁行业,现阶段新能源重卡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性能与钢铁企业对车辆工作的需求场景具有较高的匹配性,包括厂外短距离运输业务、厂内倒运业务、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装卸搬运业务等,企业及第三方服务机构借助钢铁企业超低排放的契机,大规模将原有燃油车辆及机械更换为新能源重卡及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该项工作不仅能够满足“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而且为钢铁企业重污染天气重点区域“A级”企业绩效评级提供了有效助力。例如,宝武集团宝山钢铁基地、河钢集团乐亭钢铁基地、荣程钢铁等企业采用氢能燃料的新能源车辆承担外部运输业务;山钢集团日照分公司、包钢股份公司、纵横钢铁公司、津西钢铁公司等均采用纯电新能源车辆承担企业内部倒运及部分外部货运业务,均取得良好效果。

  

  钢铁物流绿色低碳发展

  迎来新契机

  1. 优化运输结构是新重点

  钢铁行业属于重物流行业,中国钢铁工业产销量大,且主要以高炉-转炉长流程为主要生产工艺路线,按照长流程生产工艺粗钢产量与内外部物流运输量的比例计算,1吨粗钢会产生4—5倍的外部物流运输需求、6—8倍的内部物流运输需求。如按照2021年粗钢产量10亿吨估算,钢铁行业全年产生外部物流量约40-50亿吨,内部物流量约60亿-80亿吨。同时,因产业布局不合理,造成原燃料及成品跨区域、长距离运输的问题短时间难以解决,故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成为钢铁行业降低外部运输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以铁路运输方式与公路运输方式对比为例,铁路运输方式单位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约为公路的1/7和1/13,远低于公路。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为百余家钢铁企业开展的碳达峰及降碳规划,“十四五”时期,企业外部运输结构的调整在物流环节降碳贡献占比约70%以上,运输结构调整重点采取“公转铁”、“公转水”等措施,主要减少消耗化石能源的柴油车辆,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且能够降低企业外部运输成本。因此,运输结构调整是钢铁行业物流环节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降碳措施,是钢铁行业物流环节低碳发展的新重点。

  2. 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是新手段

  我国幅员辽阔,钢铁企业布局位置迥异,既有紧邻港口码头(海港、江港)的生产基地,又有分布于内陆地区的生产基地。不同区位生产基地外部运输模式很难改变;同时,无论钢铁企业布局在哪里,汽车运输是钢铁企业不可替代的运输方式,包括厂区内部倒运、企业周边区域的短距离运输业务等。另外,从运输的经济性、时效性来分析均需要继续延用汽车运输方式完成企业生产需要。汽车运输方式基于灵活性、门到门服务的特点,是钢铁企业必不可少的运输方式,但由于其燃油消耗是交通运输行业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排放的主体(见图1),因此降低燃油车的使用量是企业物流环节降碳的重点。所以借助新能源车辆技术日趋成熟的时机,加速新能源运输工具的应用,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钢铁行业物流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手段。

  图1 我国交通运输方式 CO2 排放量占比(2019 年)

  3. 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新突破

  钢铁企业物流量巨大、物流货物种类繁杂,涉及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涉及内外部部门和人员较多,同时还受空间和时间维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车辆集中到达、集中发运,车辆拥堵、等待情况比较普遍,无形中的能源损耗及温室气体排放不可估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繁琐、庞杂的物流业务,充分结合采购、生产、销售以及设备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统筹时间、空间维度,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平台化等技术及新模式,实现各环节的紧密衔接、有效协同,最大限度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源损耗、降低物流运行成本,是实现企业物流绿色发展、精益化运营的新突破。

  

  钢铁行业绿色低碳物流

  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

  “十四五”时期是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起步期,是钢铁行业碳达峰工作的关键期,钢铁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重点措施,科学制定物流环节低碳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采用多重手段为两个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提供实际有效的支撑。

  1. 优化产业布局结构

  按照《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原〔2022〕6号)的相关要求。鼓励钢铁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小散乱”局面,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鼓励有环境容量、能耗指标、市场需求、资源能源保障和钢铁产能相对不足的地区承接转移产能。鼓励钢铁冶炼项目依托现有生产基地集聚发展。现有城市钢厂应立足于就地改造、转型升级,达不到超低排放要求、竞争力弱的城市钢厂,应立足于就地压减退出。企业的联合重组及优化布局,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外部运输体系的变革,从而从根本上加速厂址所在区域交通运输环节绿色低碳转型。

  2. 优化钢铁企业对外运输结构

  借助交通运输行业提高铁路、水路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重,优化钢铁企业对外运输结构;加快港口集疏运铁路及皮带系统和大型钢铁企业、钢铁物流园区的连通建设;加快发展以铁路、水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大力推进铁水联运,持续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提高钢铁企业对外清洁运输比例,努力实现钢铁企业外部运输清洁运输比例80%的目标。

  3. 优化钢铁物流产业组织结构

  钢铁企业应按照“一企一业、一业一企”的专业化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分散在供应、生产、销售的物流职能与业务。遵循先期内部管理整合、专业化管控、制度及职责确立;中期系统优化、对标找差、降本增效、数字化升级;中远期产业升级、产品化服务的发展规律,加速钢铁企业物流专业化发展。从管理层面有效提高物流系统“运筹帷幄”能力,降低物流成本、降低能源消耗。

  4. 提高铁路“门到门”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完善“最后一公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钢铁企业铁路专用线连通率。打通铁路货运“最后一公里”,增加铁路网的覆盖水平和通达程度,减少由于铁路货运无法实现“门到门”而增加的汽车运输短驳能源消耗及费用支出。企业铁路专用线最后一公里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我国铁路货运方式的竞争力,并且能够适应企业对外运输的需求,为进一步改变企业运输结构创造条件。

  5. 提高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的应用

  针对钢铁企业内部倒运、企业外部合理范围内的运输业务以及厂区内部装卸搬运业务,全面推广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可再生合成燃料车辆及非道路移动车辆的应用。探索性尝试新能源船舶、厂区内部新能源铁路机车的应用。推广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全面提升钢铁企业自有码头岸电使用率。探索性推进钢铁产业集聚区域建设新能源重载货车快充网络点或换电站点,拓宽纯电动新能源车辆货运服务范围。

  6. 提高钢铁供应链数智化效能

  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按照物流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步骤,对钢铁企业供应链物流系统进行赋能。实现供应链物流运行有序化、合理化、最优化,有效支撑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无形的能源损耗及温室气体排放。

  

  总 结

  面对国家低碳发展“3060”的目标,钢铁行业物流环节应满足钢铁企业生产需要前提下,加速供应、生产、销售环节物流系统的低碳及绿色升级,为交通运输行业及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提供自身的解决方案。并充分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的《实施意见》,在外部运输结构调整、内部运输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低碳绿色升级、钢铁物流数智化赋能方面发力,整体带动钢铁行业物流绿色低碳发展。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长期从事钢铁行业物流及运输环节的研究工作,并专门开展钢铁企业高质量物流体系建设专项规划、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清洁运输专项实施方案、钢铁企业物流体系数字化转型升级等咨询工作,为企业高标准、高精度准确完成物流环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与支撑。

  相关链接

  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发布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总图物流处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总图物流处多年来积极推进钢铁物流向好发展,参与项目众多,经验丰富,承担了国家制造业物流成本对标体系研究、钢铁行业物流降成本评估等工作。为唐山钢铁、新余钢铁、湖北大冶特钢、吉林建龙钢铁、鑫达钢铁、申特钢铁、山西建邦钢铁等众多企业开展物流优化相关工作,吨钢全供应链物流成本平均降低20元。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总图物流处基于钢铁企业自身特点、发展阶段、业务需求,从总图布局优化、物流设施优化、物流管理优化、物流信息化提升、物流标准编制、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入手,既可提供一体化物流综合解决方案,也可以提供针对性单向解决方案,助力钢铁企业全面提质降本增效,打造核心竞争力。

×

业务咨询

总业务咨询 和我联系
Contact us 和我联系

在线报名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